
华控清交技术负责人参加2019清华前沿信息科技创新论坛1月9日,2019清华前沿信息科技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FIT楼成功举办。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院长徐葳教授介绍了多方安全计算技术以及其与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的融合和应用。在1982年,姚期智院士发明了混淆电路,并第一个提出多方安全计算的概念。在今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2018年,华控清交成立,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团队希望通过多方安全计算技术,保护所有数据的隐私安全。徐葳教授向我们细致地讲述了华控清交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多方安全计算系统,其中包括了密码学协议、计算机系统、科学数值计算引擎、数据市场、深度学习、区块链等各个计算机科学研究课题的融合和创新。
来源:[ 光明科技报道 2019-11-11 ]
姚期智40年前提出,“百万富翁”设想走进现实:这项隐私计算技术,将是下一个产业热点?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使用权、所有权的分离,生产方保有数据的所有权而不影响数据需求方提供服务?简而言之,可以基于加密的数据进行计算。在密码学领域,这个问题可以描述成,“一组互不信任的参与方之间在保护隐私信息以及没有可信第三方的前提下的协同计算问题”。也正是在《安全计算协议》(Protocols for Secure Computation)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出“百万富翁”设想的同时,姚期智发布了一个名为“多方安全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简称MPC)的理论框架。
来源:[ 深科技报道 2019-07-26 ]